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五老风采 它山之石

五老风采

情满校园 “化缘爷爷”温暖千余学子
发布日期:2017-06-09浏览次数: 字号:[ ]

  在扬州大学的校园里,常有一位老者缓慢走着,他精神矍铄,眼神温柔,面带微笑,身旁走过的孩子们总会叫上一声“老书记好”。他,就是扬州大学关工委副主任梁隆圣。多年来,身为正厅级干部的梁隆圣本人通过四处“化缘”,资助了上千位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,而他自己却过着节俭清贫的生活,被学生们称为“化缘爷爷”。

播撒爱的阳光,将心比心帮助贫困生

  从1964年留校担任苏北农学院辅导员,直到成为江苏农学院党委书记、扬州大学党委副书记,退休后又担任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,梁隆圣从事了50多年的学生工作,对学生工作有很深刻的理解,他常说:“1000元钱,在存折上只是一个数字,不起什么作用,但对于贫困学生而言意义重大,可能改变他的一生。”

  梁隆圣长期结对资助的大学生有3个,博士毕业生吴旭江就是其中一位。自幼父亲去世,母亲改嫁,爷爷奶奶拉扯大的小吴生活非常拮据,梁老每个月悄悄打钱到他的卡上,一直持续到他读研究生,小吴的未婚妻也被梁老推荐到女儿的公司任职。在他们的婚礼上,梁老被簇拥到主席台前,小吴夫妇深深鞠躬致谢,潸然泪下。梁老长期资助的另两位已经工作,短期资助的大学生还有10多名。每逢节假日,他们都会亲自上门和梁老叙旧,梁老总是悄悄献爱心,常常把他们邀出来吃顿饭,围坐在一起促膝长谈,亲密如同一家人。

  “经历过贫困,才知道贫困的滋味,才懂得帮助别人多快乐。”梁隆圣说,“其实我也是老贫困生。”扬大师生口口相传着他的两段励志故事:“5毛钱的故事”和“煎饼的故事”。梁隆圣出生在徐州睢宁的农村,八岁时母亲便撒手人寰。读高中的他路过姑母家,姑母心疼他没钱吃饭,便跑了十几家去借钱,却只借到了5毛钱。梁老说:“那5毛钱的事,我一辈子都忘不了。”因为没钱在学校代伙,梁隆圣每周回家背一趟煎饼,他形容那些煎饼:“周一周二,煎饼是好的;周三周四,煎饼是霉的;周五周六,煎饼是烂的。”苦于家里条件实在是困难,煎饼馊了烂了,他就洗洗晾晾,凑合着吃下去充饥。

  “1960年我大一的时候,我的棉衣破得不能再穿了,一个同学拿出床单做里子,一个同学拿出垫胎里的棉花,我自己买了几尺布,合起来做了一件棉衣。同学之间的互助之情让我永难忘怀。”每当回想起刻骨铭心的往事,梁老都很有感触。他深深体会到虽然现在经济状况总体好多了,但任何时候都有相对困难的人,就必须要互相帮助。他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学生说,贫困不可怕,可怕的是我们惧怕贫困的心理,一味的自卑自馁是于事无补的,要转化为战胜困难的顽强精神。起初碍于自尊不愿接受帮助的同学,听了以后都热泪盈眶。“老书记给予的不止是经济帮助,还有将心比心的懂得。”吴旭江感动地说。

“做善事也要脸皮厚”,感化众人齐上阵

  在常人看来,张口问人要钱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,扬大关工委的许多老师都觉得特别羞于开口,可梁老为了学生,脸难看、话难听、事难办的情况都忍了下来。他有一个坚持了多年的理念:为帮助贫困学生,伸手要钱不丢脸,老朋友、老同学和老同事都是自己伸手张嘴的对象。

  梁老身体力行、言传身教的助学热情深深地感染了自己的儿女,他们也积极参与到捐资助学的行列中来。一次,梁老去高邮调研,得知有29个贫困儿童需要救助,他回来就找到女儿梁晴“摊派”任务,伸出两个手指:“老爸献爱心,你们也出点力吧。”女儿问:“20万啊?”梁老说:“2万就行。”同时,通过关工委动员,一下子学校就收到了被子500多套。梁老还动员身边的退休老教师和许多社会爱心人士,一起加入捐资助学的队伍。校友周正国前后四次送来了9000元,扬州市电视台记者祁贵仁也送来了2000元,扬州市财政局钱建忠处长还将10000元奖金通过梁老交给困难同学,主动捐资的教职工也越来越多。

  “老爸献爱心,儿女也随礼。”女儿梁晴和女婿王毅接过爱心火炬,不仅接受父亲的“摊派任务”,还主动加入“春蕾行动”,资助了一批又一批的贫困女童。为了解决公司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上学问题,他们与梅岭小学签订合作协议,每年捐赠10万元用于贫困助学。梁晴夫妇因此被省妇联评为捐资助学先进个人。梁老的女儿梁晴、儿子梁瑶创办的扬杰电子公司还在扬州大学设立了“扬杰励学基金”,首批基金76万元。

  梁老还拉下面子来,去找到那些成为企业家、领导干部的学生,让他们出钱、搭桥赞助贫困生,募集到的最大一笔钱是20万元,“我知道开口了就还有希望,不开口就肯定没有的”。通过他的多方奔走和积极努力,校关工委共募集了60余万元,专门成立了“扬大关工委关爱基金”。扬州市慈善总会提供了12万,于2010年设立了“扬州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慈善助学基金”,七年来,共发放助学基金42万元,惠及420名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。

不辞辛劳四处走访,带病工作情暖校园

  2003年,梁隆圣从扬州大学党委副书记任上退休,他勇挑重担,担任扬州大学关工委常务副主任,对关工委工作一无所知的梁老开始认真学习、研究相关的文件、资料,并把校关工委的20多名老同志组织集中在一起,学习省级、市级和校级的有关文件,提升了老同志们对于关工委工作的认识和理解。梁老对同事们说:“关工委就是我们的责任田,我们这些老同志要在这块责任田上发挥余热,为学校做出贡献。”同时,梁老不辞辛劳地走访了10多个部门,向校领导介绍、宣传校关工委的工作和作用,请他们重视并参与关工委工作。在他的四处奔走、不懈努力之下,扬州大学关工委的工作得以很好地开展,而且越做越好。对于关工委的工作,梁老提出了自己的理解:“有目标,无指标;有要求,不强求;有使命,不拼命;有作为,量力为。”这四句话在全省范围内广为流传,有着良好的影响。

  校关工委副秘书长刘方云回忆说,2003年刚到关工委工作的时候,其他同事和自己都对工作一无所知,“根本不知道要做什么,也不知道怎么去做,是梁老书记带着大家一起学习、研究,然后开展工作,逐步打开局面的。”梁老的身体状况并不太好,患有高血压、高血糖,需要长期服药治疗,但他依旧坚持工作,几乎很少有请假的时候。有一次,梁老已经被医生要求住院治疗了,但没过几天他却又出现在了关工委的办公室里,同事们既惊讶又担心,他只是笑着摆摆手说不要紧。

  梁老的人格魅力和敬业精神深深影响了周围的老同志们,他善于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作用,善于团结带领关工委常务工作班子成员开展工作。在他的领导和影响下,校关工委工作年年有进步,年年有特色,年年有成效,不断跃上新台阶。他还组织整理修订了规章制度,建立长效机制,发动骨干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行列,为扬大关工委工作迈上新台阶,跻身全省和全国高校先进行列作出了巨大贡献。因此,梁老被评为“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”、“扬州十大好人标兵”和扬州大学“情暖校园十大杰出典型”。

  “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”“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”“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”“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”“扬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”……一块块金光闪闪的奖牌都诉说着扬大关工委老同志们的感人事迹,都流淌着梁老的汗水,凝结着梁老的心血,梁老是扬州大学关工战线上的一面旗帜。

  今年已76岁高龄的梁隆圣仍不忘初心,默默地奋战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一线,用大爱之心,践行他无限的追求。

  扬州大学关工委


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
版权所有@2016 bte365 版权所有
地址:中国·江苏·扬州市文汇东路12号 电话(TEL):86-0514-87991552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